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第二十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和中國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強調:“要改革重大科技項目立項和組織管理方式,實行‘揭榜掛帥’、‘賽馬’等制度。”推行“賽馬”制度能夠為每個單位、每個人營造創新空間、成長空間,激發出最大的“顯能”與“潛能”。各級黨委、組織部門在干部人才隊伍建設中要著眼新形勢新任務,引入推行“賽馬”制度,不斷促進“良馬”“戰將”在“賽馬場”脫穎而出,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力量保障。
著眼斗爭實踐,打造選“良才”的“賽馬場”。我們黨歷來注重在重大政治任務中、火熱社會實踐中鍛煉干部、培養干部。重大斗爭一線既是識別干部的地方,也是涌現人才的地方。要變“伯樂相馬”為“賽場選馬”,從斗爭中來、到斗爭中去,有計劃、有組織地選派干部到條件艱苦、偏遠落后、問題復雜、矛盾突出的地方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長才干,為干部成長“架梯搭臺”。要堅持靶向聚焦、精準滴灌,有目的有針對地把干部放到重大斗爭一線鍛煉,重點培養干部的政治擔當之勇、科學決策之智、統籌兼顧之謀、改革攻堅之能、應急處突之略,多維比選、好中選優。要堅持嚴管與厚愛相結合,既精心“選種”、悉心“育秧”、苦心“墩苗”,也用心“打藥”、及時“施肥”、定期“除草”,注重抓早抓小抓日常,對干部在斗爭實踐中出現的苗頭性和傾向性問題早發現、早提醒、早糾正,幫助干部及時校準偏差、矯正方向,確保干部始終奔波在正確“賽道”上。
講求客觀公正,優化用“良才”的“擇馬觀”。“賽場選馬”重在客觀公正挑選“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馬”“戰將”。“選”的功夫需要下在平時,并注意重大關頭、關鍵時刻。要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堅持在多維度考察中用好“三面鏡子”,真正把“良馬”看準相好。要用好“顯微鏡”,經常下沉到一線、精準對焦,了解掌握干部做過的實事、解決的難事、經歷的大事,看干部在重大斗爭一線政治站位高不高、為民情懷深不深、工作作風實不實、發揮作用好不好,近距離掌握干部的現實表現。要用好“放大鏡”,經常深入干部工作現場、前沿陣地掌握最直接最鮮活情況,多與知情人了解干部具體表現,將考察范圍擴大,把一時一事與平時一貫結合起來,既作定性判斷、又作定量分析,對干部進行綜合分析研判。要用好“望遠鏡”,從全局、長遠的角度看干部的顯績與潛績,橫向比較看差異、縱向分析看變化,科學合理地評價干部,給干部進行客觀公正“畫像”。
注重激勵關懷,念好育“良才”的“育馬經”。“用一賢人則群賢畢至,見賢思齊就蔚然成風”。要在精準識別考察干部中綜合考慮考察、崗位匹配度等,堅持將“伯樂相馬”和“賽場選馬”互補,鼓勵引導更多“良馬”同臺競技,大顯身手,真正做到在訓練場上看潛能、運動場上看實力、賽馬場上看真功,不斷促進人盡其才、崗盡其能、人崗相適、互補共贏。要健全激勵干部擔當作為機制,加大干部正向激勵力度,破除條條框框、跳出選人局限、打破用人定勢,沖破“唯杠杠、唯經歷、唯臺階”的思維,看德才、看潛力、看長遠,精準發現、悉心滴灌,讓干得好的干部有盼頭、有干頭、暖心頭。要健全完善干部容錯糾錯機制,真正為敢于“當先鋒”的干部“鼓勁”、為敢于“吃螃蟹”的干部“兜底”、為敢于“挑重擔”的干部“撐腰,既鼓勵創新、表揚先進,也允許試錯、寬容失敗,最大限度地調動干部的主動性創造性,讓其在“賽馬場”上輕裝上陣,跑出干事創業“加速度”。
(源自“共產黨員網”)